文心牙醫─人工植牙篇(一)
《2007/07/07 21:35》
從古代開始,人們就一直在嘗試尋找替代缺牙的方法,不然即使身為帝王,擁有天下所有寶物,統治千萬百姓,但若嘴巴內沒有半顆牙齒可以品嘗人間美味,還是只能望著尋常平民百姓家傳出的烤肉香味流口水;人工植牙就是醫師有能力為患者創造的第三付牙齒,人工植牙的發生,是牙醫史上重大的改變及貢獻。
文心牙醫聯合診所院長李俊茂指出,民以食為天,人只要活著一天便需要吃東西來提供身體必要的營養,維持生命所需,但人類無法如蛇吞象般,不管任何食物都可不用咀嚼就直接將食物吞入肚子中,所以終生必須仰賴著牙齒來幫忙處理食物;為了讓不同時期擁有合適的牙齒提供功能,造物者便設計了乳牙與恆牙來提供不同時期的功能需求。
在孩童時期,他說,因為胃腸功能的發育尚不十分完全,較適合食用一些容易吸收的食物,如乳製品或粥類食物,牙齒不需要承受太大咬合力量,乳牙便足以承擔此一重擔,但當顎骨逐漸發育後,就得換成恆牙以因應較強咬合力的需求,同時因為恆牙的使用時間遠遠大於乳牙,所以恆牙在整個結構及鈣化程度皆優於乳牙,也較不容易蛀牙;這就如同蛇蛻皮的道理一樣,當蛇逐漸長大時,舊的皮便不符合需求了。
李俊茂表示,恆牙能夠使用多久的時間,端賴每個人的齒質與保養狀況而定,有的人牙齒的結構較抗酸蝕,自然較不易蛀牙(不過這情形目前已經可以藉由在長牙齒階段使用氟化物來強化牙齒結構,便能抵抗酸蝕能力);也有的人因口腔環境的酸鹼值較偏弱鹼,所以細菌孳生較不易。
不過話說回來,李俊茂說,如同老一輩命相家常說的,光有一付好命格, 不靠自己用手拿筷子吃飯一樣會餓死的;牙齒本身結構較佳只是意味著會比別人不容易蛀牙,抵抗力較好而已,如果都不注重牙齒清潔也不每半年去找牙醫師做口腔保健,幸運的話還是可能沒有蛀牙,卻大多會伴隨著有牙周病,因為長期堆積在口內的食物終究是會發酵的,而蛀牙與牙周病是成人牙齒被拔掉的最主要因素。
李俊茂表示,尋找替代缺牙的方法是古人就有的夢想,根據部分文獻記載發現,有人曾把木頭刻成牙齒型態,也有些人是以各種動物,如山豬等的牙齒置入牙肉內,希望能用來替代原本牙齒,甚至大官們會去拔奴隸或罪犯的牙齒種在自己的口內;也有人認為,既然牙齒是用來咬東西的,所以置入寶石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他說,這些方法以現代醫學的觀點來說,當然會因為排斥而導致失敗,也較容易產生感染,但隨著西方醫學逐漸發達及各種材料學的進步,終於發展出在局部缺牙時採製作牙橋的方法,若缺牙區較大或全部無牙時,則改採活動假牙的設計方式。固定假牙在咬合功能上雖然不會有太大問題,卻無可避免的要犧牲相鄰牙齒的琺瑯質,且這種做法也無法改變拔完牙齒後,齒槽骨會隨時間逐漸萎縮的命運;活動假牙則是將力量直接壓迫在牙肉上,當然無法承受太大的咬合力量,且在使用時也會稍微晃動,食物殘渣較易跑進去假牙與牙肉間的縫隙內,所以吃完東西後便要拿下來清洗,使用上較為不便。
更重要的是,李俊茂表示,活動假牙依然無法解決齒槽骨會隨著拔牙時間的延續,齒槽骨也會逐漸的萎縮,所以常見許多老人家一旦把假牙拿下來,臉部便完全坍陷下來變形,這是因為齒槽骨在沒有牙齒承受咬合力刺激下便會逐漸萎縮,就如同健美先生因為天天藉由各種健身器材來鍛鍊肌肉,所以肌肉看起來變很強壯,反之長期臥病在床的病人,其肌肉便會逐漸萎縮無力,也就是所謂的用進廢退說。
李俊茂表示,所幸後來有了人工植牙的發明,而這人工植牙的發明也造成牙醫史上的極大改變,從此在患者治療計畫的擬定與全口重建的評估上有了大改變,因為醫師們終於有能力為患者創造人類的第三付牙齒了。 (記者黃微芬整理)
文心專欄每隔兩週固定在週一推出,這次的主題是人工植牙,歡迎民眾有任何人工植牙問題或經驗提出來和大家分享,連絡電話 (06)2156600或 e-mail至 ven.shin@msa.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