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November 2007

人工植牙(十)

文心牙醫專欄─人工植牙(十)
《2007/11/11 21:25》
 
 在下顎植入兩顆人工牙根。(圖文心牙醫聯合診所提供)
  傳統全口活動假牙雖然有價費較低、不會蛀牙等優點,惟口腔細菌還是可能造成牙肉發炎,引起骨頭吸收,長期下來齒槽骨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持續萎縮,使活動假牙變得非常不穩定;台南市文心牙醫聯合診所院長李俊茂表示,以人工植牙支持覆蓋式活動假牙的治療方式,可大大改善活動假牙穩定度,讓患者從此不必擔心活動假牙會「脫口而出」,重拾自信心。
 一名七十歲的李伯伯,由於平日有做適度運動,假日也會定期跟昔日的商場好友打小白球,所以身體還算硬朗,可是因為年輕時害怕看牙醫,口腔保健清潔工作又沒做好,在四十歲左右就出現嚴重牙周病,但又不想花太多時間去治療,所以就哪一顆牙齒痛就拔哪一顆牙齒。
 一開始他覺得這是最快速解決牙痛的方法,對於整天忙碌於事業的他是最恰當的治療方式,只是這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式猶如飲鴆止渴般,因為人的恆牙扣掉智齒最多也只有 28顆而已,更沒有鯊魚那麼厲害,鯊魚一輩子都能持續掉牙換新牙,所以在他四十五歲時就正式進入「無齒之徒」的行列。
 貴重金屬橫桿連接人工牙根。(圖文心牙醫聯合診所提供)

 雖然如此,當時他倒也不以為意,因為拔牙初期的齒槽骨條件並不算太差,所以即使當時製作的是傳統的全口活動假牙,也沒有使用人工牙根來幫忙固定活動假牙,假牙是直接靠在牙肉上,穩定度也還算不錯,吃東西對他來說還沒有造成太大困擾,也還不至於打個噴嚏假牙就掉下來,以及在重要場合演講時發生活動假牙掉下來的窘境。
 李俊茂表示,初期這位李伯伯在吃牛排時,只要把肉切成小塊來吃,就可享用美食免煩惱,但缺點是既然名為活動假牙,就表示假牙在使用時多少會晃動,在吃東西時便會有一些食物碎屑可能塞進假牙與牙肉中間堆積,每次吃完東西就必須取下活動假牙來做清潔,所以患者每次外出必須攜戴牙刷,每當用餐結束時就先跑到洗手間去清潔假牙。
  不只是清潔上的不便,李俊茂說,患者在吃東西時也比較沒有味道,這是因為完全沒有牙齒的上顎活動假牙在製作時必須覆蓋整個上顎弓的軟組織部分,以獲得較大的穩定度,但卻相對會蓋住部分的味蕾,而味覺接受器減少,就造成全口無牙的患者常會食之無味的情形。
 完成的活動假牙。(圖文心牙醫聯合診所提供)

 此外,活動假牙的缺點是並不適合吃太硬的食物,即使有的人因為適應能力較佳,能用活動假牙來吃甘蔗或骨頭,但醫師仍不建議如此的使用,一來雖然活動假牙的牙齒材質大部分是使用強化塑鋼,雖號稱抗磨耗,但在如此的強大過度不當外力下,仍可能產生破壞斷裂,而且一旦骨頭受力超出負荷時,便會快速萎縮,二者活動假牙的穩定度主要是依據與牙肉與骨頭的貼合度來決定,所以正常來說,活動假牙大約每隔 5年就要重做一副,以適應新的牙肉型態,長期使用與牙肉不密合的不穩定假牙,會因為搖晃不穩的假牙造成骨頭受到不當外力而快速萎縮。
 李俊茂表示,李伯伯一開始的觀念是認為,反正都已經沒有牙齒了,不會有所謂蛀牙的風險,所以對活動假牙的清潔工作是隨性而為,也忽視每半年定期回診讓醫師對活動假牙做調整工作;事實上,雖然全口無牙的活動假牙的確是不會有蛀牙的情形,蛀牙細菌也的確無法對強化塑鋼牙造成酸蝕破壞,可是細菌卻仍會造成牙肉發炎而引起骨頭吸收,而且沒有牙齒的齒槽骨是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持續萎縮,並不會因為製作了活動假牙就減緩萎縮。
 因此當他六十幾歲退休時,他發現真的變成「吃軟飯」的人,因為他的活動假牙只能吃稀飯或入口即化之類的食物,且因骨頭極度萎縮而變的非常不穩定,連打個哈欠,假牙都會掉下來。
  為了讓自己有更好的退休生活,李伯伯決定接受人工植牙的治療,惟考慮患者的年紀較大及經濟因素衡量下,決定採取人工植牙支持覆蓋式活動假牙的治療方式。
  李俊茂表示,這種治療方式係在患者下顎的前牙區植入兩根人工牙根,再用貴重金屬橫桿連接兩顆人工牙根,用來支撐活動假牙;由於患者已經戴活動假牙多年,不會有適應不良的問題,治療結果,大大改善了他的活動假牙穩定度,讓他與他人交談時不再擔心活動假牙會脫口而出,也重拾他與人相處的自信心,讓他的退休生活過的更快樂。
  不過李俊茂也提醒,因為只有兩根人工牙根,患者不可常吃太硬的食物,以免影響整個假牙的使用壽命。(記者黃微芬)
  文心專欄每隔兩週固定在週一推出,這次的主題是人工植牙,歡迎民眾有任何人工植牙問題或經驗提出來和大家分享,連絡電話 (06)2156600或 e-mail至 ven.shin@msa.hinet.net。
返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