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X光片顯示左上第二大臼齒缺牙區骨頭約 5毫米 |
植牙就好比蓋房子打地基一樣,地基、地樁都必須打得牢,植牙才會穩固,惟東方人因為骨頭的寬度、高度不足,不符植牙條件,現在拜骨頭再生技術與材料發展之賜,可藉由骨頭劈開術搭配骨頭再生手術撐開骨頭寬度,以容納適當大小的人工植牙,為植牙患者添福音。
台南市文心牙醫聯合診所院長李俊茂指出,正如地質越紮實,房子也就越牢靠的理論一樣,人工植牙發展初期,大家的觀念都認為選用較長、較寬大的人工牙根,植牙的成功率較高,因為就常理而言,人工牙根周邊的骨頭越多當然就越穩固,理所當然能承受較大壓力,可是在臨床上,現實卻常與理論有所差異。
他說,這主要是目前人工植牙的理論仍以西方人的解剖構造做基礎研究,西方人不僅在體格上較東方人魁梧,連拔牙後的齒槽骨條件也較東方人好,例如西方人即使在拔牙三到四年後往往骨頭寬度還可以有 10毫米以上,骨頭高度也超過一公分,現今常用的人工牙最大直徑為 6毫米,要植入適當大小的人工牙根並不會有太大問題。
不過對於體格較嬌小的東方人來說,李俊茂表示,由於在拔牙前牙弓就已經較窄小,拔牙三到四年後,往往齒槽骨的寬度通常已經大幅吸收到只剩 6毫米以下,尤其是因為牙周病或外傷性造成骨頭碎裂而拔牙者,骨頭吸收的程度會更快速且嚴重,前牙區的骨頭吸收速度也較後牙區嚴重,常會導致骨頭的寬度、高度不符合植牙條件的需求。
他說,目前一般人工牙根的直徑最小也要 3毫米以上,所以齒槽骨的寬度至少要有 6毫米以上的寬度,才能植入人工牙根而不會造成骨頭斷裂吸收,引起失敗;這就好像在一塊薄木板釘上一根過大的釘子,因為釘子周邊的木頭太薄了,釘子進入後的擠壓就會造成木頭的崩裂,骨頭寬度的不足,在過去常成為無法順利植牙的原因,如今隨著骨頭再生技術與材料的發展,對於骨頭寬度不足的情況,可以藉由骨頭劈開術搭配骨頭再生手術去撐開骨頭寬度,以容納適當大小的人工植牙。
做法是,先在齒槽脊的上方利用超音波骨刀將骨頭做部分切割,接著再利用骨挫將骨頭撐開,往往只要 3毫米寬度左右的齒槽骨就可以撐開到 6、 7毫米左右;手術過程患者並不會覺得特別不舒服,只要有經驗的醫師大多可勝任,而且只要再配合骨頭再生術,大都可以達到不錯的成效,所以對於骨頭寬度不足造成的限制,八成以上都可以解決。
惟在解決骨頭高度上就比較困難了;李俊茂說,因為造成骨頭高度不足的原因常是為了避免傷害附近的重要構造,例如在上顎,如果上顎竇的位置太低,就會因植牙過程中破壞上顎竇膜而引成鼻竇炎,而在下顎通常是因為下齒槽神經的位置太高使得骨頭高度不足,造成植牙手術時傷及神經而引起半邊舌頭與嘴唇的麻痺感,雖不致危及生命安全,卻會造成患者長期的不舒服,所以手術前、中、後仔細用 X光片評估骨頭高度與相關上顎竇和下齒槽神經的位置相當重要。
他說,若是下顎因為神經位置使骨頭的高度不足,如果要將神經向下移動來獲得較高的骨頭高度,難度高也較容易傷害神經,現在通常是從下巴區或臼齒後區取一小塊骨頭固定在預備植牙的區域,直接去墊高骨頭高度,缺點是除了植牙區域外,口內會多一個傷口。
至於上顎常遭遇的問題是上顎竇,上顎竇其實就是一個共鳴空腔,位置與大小因人而異,在上顎後牙缺牙時,除了會骨頭萎縮外,上顎竇也會如因為本身就會像氣球般隨著呼吸而脹縮,在缺牙的情況下,這上顎竇的脹縮常會造成上顎竇逐漸下垂,使的骨頭高度更加不足,這時可採取改良式鼻竇墊高術或側方開窗式來將鼻竇往上推,取得較大的植牙空間,其中改良式鼻竇墊高術,因為在將鼻竇頂上去時會先置入一些移植骨,可避免手術過程造成鼻竇膜的破裂,同時因使用手用鑽骨的方式去撐開骨頭,也會使骨頭較緻密,所以人工牙根自然也較穩固,不過在做鼻竇墊高手術前必須先評估是否有鼻竇發炎的問題,因為鼻竇炎代表上顎竇存在著細菌,是造成植牙感染的潛在因子。
一名 45歲的王先生左上第二大臼齒因為蛀牙而拔除;由於缺牙區後方已經沒有牙齒,無法做傳統牙橋的設計,只能考慮人工植牙,但 X光評估發現,王先生骨頭的高度只有 5毫米,不足以容納適當人工牙根的長度,所以決定採用改良式鼻竇墊高術來植牙。
為了確保手術的成功率,手術前,先請耳鼻喉科醫師評估是否有鼻竇炎的問題,確定沒有感染疑慮後,將鼻竇墊高並植入 8毫米 8的人工牙根,假牙製作完成,三年後的追蹤顯示骨頭狀況良好。(記者黃微芬)
圖二:以模型說明改良式鼻竇墊高術 |
圖三:三年後的X光顯示骨頭狀況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