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健康的牙周狀況 |
圖二:牙周破壞後的情形 |
牙周病對許多人而言是一個恐怖的牙齒夢饜,因為它是四十歲以後最常見的拔牙原因;事實上,台南市文心牙醫聯合診所院長李俊茂指出,年紀超過四十歲的國人,九成以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病。
他說,國人患有牙周病的人其實不少,但大部分的人多不清楚什麼是牙周病?什麼是牙周組織?當然也不知道如何去避免牙周病的發生,常等到牙齒動搖無法承受正常的咬合力量時才就醫,而牙周病的恐怖之處也就在於,當患者已經痛到受不了時,通常已牙周嚴重破壞,且大多不會只有一顆牙齒有問題,而是許多牙齒都有不同程度的問題。
他說,牙周組織顧名思義就是除了牙冠以外包圍在牙齒周邊的組織,包括牙齦組織、齒槽骨、牙周韌帶、牙骨質等,也就是一般常說的「牙肉」,裡面有各種不同的纖維組織將牙肉附著在牙齒表面;健康的牙肉應該呈現粉紅色而且摸起來略有紮實感,碰到也不容易流血,但如果刷牙時流血,通常就是牙齦發炎所產生的紅腫充血,牙齦的顏色也呈現暗紅色。
至於齒槽骨就是包圍住牙齒的骨頭,也是支撐牙齒牢牢固定在口腔內的重要構造;他說,當齒槽骨因細菌或其它外力而造成破壞時,牙齒就會如同地基被掏空的房子一樣,開始搖搖欲墬,而骨頭因為血液循環較差,不可能藉由吃藥來抑制細菌對牙周的破壞,被破壞的骨頭也沒有主動修復的能力,若未經妥善治療是不可能自動痊癒,只會繼續惡化而已。許多人有牙周病,通常會要求擦藥或吃藥,如此一來往往就會延誤治療時機,使骨頭遭受嚴重破壞。
第三個組織就是牙周韌帶,位於牙齒與骨頭中間,其作用就猶如汽車的懸吊系統,可提供一個緩衝機制,當牙齒受力時,力量會先經由牙周韌帶減弱力道之後再傳遞給骨頭,所以當牙齒咬合時會產生些許的移動,同時牙周韌帶內也有一些神經感覺機制,當牙齒承受過大力量時,便會發出疼痛或不舒服的警告訊號,提醒要當心這力量可能會損害牙齒。
他提醒,人工植牙的周邊由於並沒有類似牙周韌帶這種緩衝機制,直接與骨頭結合在一起,所以相較於自然牙齒,人工植牙幾乎是不動的;也正因為少了這牙周韌帶的壓力警告機制,人工植牙即使受力過大,患者也較不容易知覺,長期下來也可能造成骨頭的吸收,加上人工牙根是直接將咬合力完全未經減弱的傳遞給骨頭,在相同狀況下,骨頭也相對會承受較自然牙齒更大的力量。
另一方面,李俊茂表示,牙周韌帶內也有一些細胞可提供組織修復再生功能,而人工植牙少了這一構造當然也沒了這功能,所以人工植牙的優點再怎麼好,終究還是比不上老天爺賜給我們的牙齒,因此平時做好定期保健非常重要;至於牙骨質則是附著在牙根表面的鈣化構造,可使原本光滑的牙齒表面變粗糙,以便讓牙周纖維可附著在上面。
因此,歸納牙周組織的主要功能,李俊茂表示有以下幾項:一、固定牙齒讓它可以承受力量,二、幫助咀嚼功能,三、協助分散咬合力量以保護牙齒,四、提供牙齒懸浮於齒槽骨的功能,五、提供牙齒部分感覺的功能。
李俊茂表示,造成牙周病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清潔做的不好,導致牙菌斑堆積造成的牙周破壞,不過在此之外,還是有其他的因素仍可能影響牙周病破壞的速度;首先是全身性因素,如女性懷孕時的內分泌改變,其中的黃體激素成為牙周致病菌的營養來源,且懷孕時牙齦的反應也比較敏感,因此懷孕婦女常有牙齦紅腫的現象,若清潔又做的不好就常會有妊振型囊腫,難怪常有人說「生個孩子掉一顆牙」;另外如血友病、肝硬化、免疫系統疾病的人也會因為本身的抵抗力較弱,細菌破壞的速度會較快。
其次是代謝方面疾病,他舉例,例如糖尿病患者,因本身的抵抗力已經較弱,再加上糖分提供細菌足夠營養,所以牙周破壞速度也會較常人快,但糖尿病只是牙周病的加速因子,只要口腔清潔能做好,仍不一定會有牙周病的發生。
第三是使用藥物,有些癲癇用藥長期使用會造成牙齦腫大,若牙齒清潔又做不好,很容易就有牙周病;另外長期酗酒與熬夜的人,因為身體狀況較差也會加速牙周病的進行,而遺傳因素與心理情緒的問題都可能引起牙周組織的變化,導致牙周病。最後是局部刺激因素,如口腔衛生不佳、牙結石、牙菌斑等刺激,或是由於不良的假牙補綴物造成清潔死角而孳生細菌,造成牙周破壞。
總之,李俊茂表示,牙周病常常是不痛不癢,最多只是刷牙時會流血,造成許多患者不以為意,等到牙齒搖動造成吃東西不舒服時,往往已經錯失治療時機,導致必須拔牙的命運了;在有了對牙周病的基本認識後,想要預防牙周病,不妨從平時做好牙齒的清潔工作並定期保健開始,才能保有一口的好齒。(記者黃微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