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牙醫專欄:牙周病(八)
《2008/04/27 23:16》
 |
圖二:牙刷刷毛與牙齒成45度並輕微覆蓋牙肉,以清潔牙齦溝的牙菌斑,但力道不宜太大,且一次以二至三顆牙齒為距離。 |
 |
圖三:牙刷在原位刷完後,在上顎牙齒部份,刷毛可再向下旋轉,而下面牙齒則向上旋轉。 |
社會經濟發展,個人衛生習慣逐漸受到重視,所以絕大多數的國人每天都有刷牙的習慣,以保健牙齒並避免發生口臭,影響社交生活,但儘管如此,許多人還是飽受嚴重牙周病或蛀牙的困擾,究其原因,都是刷牙姿勢不正確惹得禍。
台南市文心牙醫聯合診所院長李俊茂指出,門診上常有六、七十歲的銀髮族感概,年紀一大把了才知道過去每天做的刷牙姿勢竟然是錯誤的,需要重新學刷牙,事實上刷牙的方法有很種,尤其是貝氏刷牙法,簡單易學,值得推薦。
他說,很多人的刷牙習慣都是採長距離快速橫刷的小提琴刷牙方式,其最大特色是非常容易學,而且往往只要一至兩分鐘就可以刷牙完畢,但最大缺點是有許多死角刷不乾淨,而且這種方式的刷牙力道通常較大,所以經常會在牙齒表面造成 V字形刷耗、牙齦受傷萎縮而對冷熱敏感;也有人覺得刷牙一定要很用力且用硬刷毛來刷牙才有感覺刷乾淨,事實上選用適當牙刷與正確刷牙姿勢才是牙齒清潔的重點。
他強調,學刷牙的第一步其實就是要對牙刷有正確的認知,牙刷正常使用下最久應該兩個月就要換,或許有人會覺得牙刷又還沒壞丟掉非常可惜,但要把牙刷的尼龍刷毛刷到完全掉光是很難的一件事,若真能做到這個地步,牙齒大概也傷痕累累了;其實使用兩個月後的牙刷,其刷毛常會呈現分叉現象,而且邊緣也較銳利,如果繼續使用,就好像一直用針去刺牙肉,會使牙肉因受傷而萎縮,尖銳的刷毛對牙齒琺瑯質也會造成較大的損耗,所以勤儉持家的觀念雖然應該鼓勵,但是牙刷是屬於消耗品,還是要定期更換,何況牙刷是用來清潔牙齒,長期使用下必定會藏污納垢,使用一把髒的牙刷來清潔牙齒似乎不妥。
 |
圖四:咬合面的刷法是以三至四顆牙齒為距離,以繞小圈圈的方式清除咬合面的溝縫。 |
至於市面廣告許多形狀奇特的牙刷號稱有眾多功能,李俊茂認為,聽聽就好,最貴的未必是最好,標準牙刷可能才是便宜又好用,一般選用牙刷會建議選軟毛的,以避免長期使用下會讓牙齒鐵杵磨成繡花針,刷毛尖端最好是較圓潤,每簇毛之間要有一定距離,以避免食物殘渣卡進刷毛間而難去除,造成牙刷發臭,所以刷毛的排列方式通常建議是三排六束,刷毛較疏鬆的軟纖毛牙刷。
刷牙的方法有許多種,可依據每個人不同的牙齒狀況排列而有不同建議刷牙方法,但較廣為建議使用的是貝氏刷牙法。李俊茂表示,不管在美國、歐洲的牙周病學會,或是在台灣推廣學童潔牙教育所採取的刷牙方法皆是貝氏刷牙法,因為這種方法容易學而且效果佳,不管是十歲的學童或成年人都可輕易學會,刷牙主要是在於清潔牙齒的唇側面與舌側面和咬合面,但是牙齒最常堆積牙菌斑的位置卻是在牙齦與牙齒交接處,所以刷牙時要稍微清除牙齦溝的地方,但並不是建議去按摩牙齦或刷牙齦,因為按摩牙齦是否有功效是見仁見智了。
到底「貝氏刷牙法」要怎麼刷?李俊茂教大家,首先要知道刷牙的順序,先從右邊上排最後一顆牙齒的頰側面開始刷到左邊,接著刷左邊後面牙齒的咬合面、舌側面,然後回到右邊的舌側面及咬合面,也就是從右邊開始也到右邊結束。
下顎的牙齒也是如此,他說,這樣的目的在於才不會有忘記刷到的牙齒,而牙刷的握法是以四隻手指握住牙刷柄而拇指伸直像在比讚的姿勢,刷牙時刷毛與牙齒成 45度,在上面的牙齒刷毛是由下朝上,刷毛些微進入牙齦溝,清除這部分的牙菌斑,相反的下顎的牙齒則刷毛由上往下去刷,一次以兩至三顆牙齒,前後移動刷毛來清潔牙齒,大約刷 10到 15次,接著在原位刷動,上排牙齒由上往下呈半旋轉弧度往外側刷動約 5次。
下排牙齒則由下往上呈半旋轉弧度往外側刷動約 5次,如此既可將牙齒刷乾淨又不會傷害牙齒,而咬合面是將刷毛垂直放入咬合面的凹槽去反覆刷動約 5次。
李俊茂表示,通常這樣子全口刷牙每次約 5-10分鐘,每次吃完東西就要刷牙,以保持口腔清潔衛生,不過要記住的是,刷牙只能清潔牙齒的唇、舌、咬合面,鄰接牙縫的地方只能用牙線或牙間刷來清潔,如此才能徹底將口腔清乾淨。(記者黃微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