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February 2009
最近有名媽媽帶著兒子來門診詢問,因為他發現兒子的臉似乎遺傳到父親的戽斗,也就是命相學所稱地包天,媽媽很煩惱下巴會不會越來越長,且因前牙錯咬,所以小朋友無法以前牙咬東西,不知如何是好?
台南市文心牙醫聯合診所醫師王媛儀表示,前牙錯咬是指當牙齒咬合時,一顆或多顆上顎門牙位置在下顎門牙的內側,主要原因可分成齒源性、功能性及骨骼性來探討。
齒源性因素是指上下門牙的牙齒角度不正常,可能因恆牙受外傷造成舌側位移、乳牙遲滯未掉、多生牙影響、牙弓空間不足、有咬上唇的習慣、或唇顎裂等導致新長出的上門牙長在比下門牙內側的位置,而產生前牙錯咬。功能性因素則是指下顎閉合時,發生咬合上的干擾,為避免此干擾,下顎會自然地往前移動,而造成前牙錯咬的狀況。骨骼性因素是指上下顎骨發育的問題,因下顎骨太長或上顎骨太短造成下門牙相對位置在上門牙外側,且通常是全部下門牙都處於外側的位置。
王媛儀指出,若前牙錯咬不處理,有可能會造成牙弓長度的喪失,牙齒不正常的齒質磨損,牙齒咬合創傷,或是上下顎骨生長異常,對顳顎關節造成過大壓力,及咀嚼與說話上的干擾,甚至發展成更嚴重的骨骼性第三級咬合不正,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戽斗。
她建議,若孩童於六、七歲開始長牙時,發現門牙有異常排列狀況,儘早找矯正專科醫師做臨床檢查,鑑別診斷是什麼樣的原因造成牙齒排列上的問題。約十至十三歲的孩童則可能需加照手部 X光片來推測實際上骨骼生長發育的狀況。治療方式通常會利用口外頭部裝置引導顎骨的生長或改變顎骨的生長方向,牙齒則利用口內的活動裝置或固定裝置改善牙齒的排列及角度。但是較嚴重的前咬錯咬可能是骨骼性的第三級咬合不正所產生,必要時需於十七、十八歲以後,配合外科手術來改善外觀及咬合上的問題。
(本文作者:台南市文心牙醫聯合診所
(諮詢專線: 06-2156600及 www.dentalhome.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