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December 2012
文心牙醫專欄─缺牙重建的治療計畫考量
中華日報2012/12/17
許多患者面對牙齒無法保留時,常要求醫師拔一顆牙齒直接裝上一顆假牙;但除非採取人工植牙,否則是不可能的。患者看到的只是牙冠部分,牙齒之所以能屹立不搖,是因為牙根深埋在骨頭裡;一旦缺牙重建的治療選擇,就是傳統牙橋、活動假牙或人工植牙。
該選擇何種重建咬合的方式?除了患者本身的經濟狀況與身體狀況外,鄰牙與齒槽骨的狀況或美觀要求,都是選擇治療計畫的考量。
如果希望採取傳統固定假牙方式,因缺牙區少了自身牙根支撐,必須仰賴鄰牙做牙橋,這時應評估前後鄰牙的整體狀況。當前後鄰牙曾經或已經有較大蛀牙,不管是否填補,都應考慮先進行根管治療,降低假牙完成後,牙髓神經卻發炎感染,面臨牙套拆掉重做的風險。
深度蛀牙雖然肉眼觀看可能尚未蛀到神經,但部分細菌卻已侵犯神經,雖然可先保守性做填補,日後疼痛時再進行根管治療;但如果要利用為支柱牙,必須考量是否須先做預防性的根管治療,以降低日後假牙重做的風險。
此外,如果鄰牙的牙周狀況不佳或呈現動搖狀況,也不適合做為固定牙橋的支蛀牙。牙周狀況不佳的支柱牙,本身能承受的咬合力量已大幅降低,做成牙橋時又必須額外承擔缺牙區部分的咬合負擔,將讓支柱牙提早面臨拔牙的命運。
如果選擇活動假牙重建咬合,必須衡量單顎整體的牙齒狀況;若狀況不好,短期內可能拔除的牙齒最好在活動假牙製作前一併拔除,再一併製作活動假牙。除了增加假牙穩定度,也避免每拔一顆牙時,活動假牙就必須重做,最後單顎可能呈現四、五副假牙的窘境。
當缺牙重建選擇人工植牙時,雖然不必與鄰牙做連結,但鄰牙的牙周與牙髓狀況仍必須先治療,以免後續的感染影響植牙成功率。(本文作者:台南市文心牙醫聯合診所李俊茂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