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牙醫專欄-牙周病 掉牙主兇 中華日報2013/7/1
常言道「萬貫家財,不如一技在身」;若以身體健康而言,或許可以改成「萬貫家財,不如一口好牙」。如果沒有牙齒負責磨碎各種食物,在營養不均衡下,健康勢必受影響;如果家財萬貫卻只能吃偏軟或流質的食物,如此的生活品質也不佳。
或許有人會說,現今有人工植牙可以修復咬合功能;但如果牙周病造成齒槽骨嚴重吸收,即使以各種移山倒海的造骨術,塑造足以植牙的條件,效果仍不如先天骨頭條件好的狀況下植牙。畢竟,骨頭再生術仍有極限。
40歲以上國人罹患牙周病比率高達 9成,同時也是造成恆牙掉牙的最大元凶。相較於蛀牙會產生大洞,容易塞住食物而感到不適,患者的警覺性與就醫意願較高。
罹患牙周病的牙齒外觀大都正常,通常只是牙齒容易酸軟,刷牙容易流血,但這些症狀都是牙周病默默在破壞骨頭的徵兆。患者常認為牙肉腫痛、口臭等,是因為火氣大;等到牙齒愈搖愈厲害,才驚覺可能是牙齒引起的,就醫時往往已經留不住牙齒而必須拔除。
牙周病嚴重到必須拔牙時,往往齒槽骨破壞的程度已幾乎達 1顆牙齒的高度,此時即使拔牙時輔以骨頭再生術或齒槽骨保留術,也無法完全恢復原本的骨頭高度。
最佳處理之道,是定期檢視牙周狀況並妥善治療、減少骨頭吸收;存愈多骨本,如同幫牙齒打愈好、愈深的地基,不管是自然牙或人工植牙才會穩固。
牙周病的治療,可以簡單、也可以很困難。最基本要求仍是做好平時口腔衛生習慣與清潔;如果無法清潔乾淨,同樣會罹患牙周病,牙齒最終仍會搖動。
輕度牙周病除可以藉由洗牙或牙根括除術,去除細菌集散的牙結石,以改善牙周感染;必要時還可以使用牙周病治療凝膠輔助殺菌。
當骨頭遭受一定程度破壞,仍有機會保留。可藉由骨頭組織再生術,誘導骨頭生長,藉以穩固牙齒。因為牙齒尚存,效果比完全無牙的骨頭生長狀況佳。(本文作者為台南市文心牙醫聯合診所李俊茂醫師)
返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