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牙醫專欄-等到智齒疼痛才拔除嗎? 中華日報2013/7/29
「我怕痛,我不敢拔牙」,不只小朋友因害怕而排斥拔牙;即便許多大人在面臨時,也是考慮再三。除了拔牙的錯誤觀念與心理障礙外,害怕拔牙過程與拔牙後的疼痛也是主因之一。更有人以為臼齒比較大顆、比較難拔,造成術後更加疼痛,其實都是不正確的觀念。
一般而言,恆牙是人類最後一副自然生長的牙齒,治療會儘可能保住。除非齒質或齒槽骨已嚴重破壞到無保留價值,或是留住牙齒將造成進一步的感染,在利弊得失權衡下,此時愈早拔牙愈好。
智齒位於牙弓最後的位置,就戰略咬合重要性而言,遠低於前方第一、第二大臼齒;只要第一、第二大臼齒健康狀態下,其實智齒的功能不大。但因位置關係造成清潔死角,除非患者本身能夠將智齒清潔乾淨,而且智齒生長位置很正,否則不值得保留。
有人認為智齒應該保留下來,以備日後第二大臼齒出問題時仍有機會製作固定牙橋,雖然可行但卻有問題。智齒的臨床牙冠通常比較短,支柱牙的牙橋穩定度較差,容易造成鬆脫與蛀牙;而且智齒不易清潔乾淨,往往在一段時間後出現牙橋鬆動,導致牙橋失敗收場。
在大多數情況下,智齒通常長得不正,甚至水平阻生,導致智齒與第二大臼齒間的牙縫容易塞東西,臨床上常造成牙縫間的齒槽骨嚴重破壞;意謂著第二大臼齒後方的骨頭將嚴重吸收,長期下來可能讓第二大臼齒逐漸搖動。而清潔不易的情況下,也可能讓第二大臼齒產生蛀牙。
兩種情況都是因為想保留智齒卻反而造成第二大臼齒破壞。臨床上常常見到患者的智齒長期疼痛,拔除時卻發現前面的第二大臼齒也嚴重到必須拔牙,才能緩和疼痛。
智齒是否必須及早拔除,有各種不同說法;但因每個人對疼痛的感受程度不同,千萬不要等到智齒痛到受不了才想拔牙。除了可能引起蜂窩性組織炎外,也可能已經造成其他牙齒的破壞,最好先讓醫師評估智齒是否長好,與是否具有咬合功能,決定需不需要拔除。(本文作者為台南市文心牙醫聯合診所李俊茂醫師)
返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