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牙醫專欄-牙齒裂掉不要拖
中華日報2014/07/14
最近遇到幾個 20、 30歲患者牙齒斷裂就醫,因為牙齒未感覺疼痛,希望直接將窩洞補起就好。檢查後發現,這些牙齒都是根管治療後未製作牙冠加以保護,不小心咬到稍硬的食物或清潔不良引起蛀牙,牙齒裂到牙根處無法挽救,只能儘早拔除。
健保雖然方便,但仍有許多人因為心理因素或觀念錯誤,造成更大的破壞。許多人認為拔牙是不好的、甚至會危及健康,醫師也是在儘可能的狀況下保住自然牙齒。畢竟自然牙本身的自我修復能力與承受咬合力的緩衝機制,是人工補綴物無法達到的。
但這是在牙齒能夠維持健康狀態下的原則。對於嚴重斷裂的牙齒,應該儘早拔除,才能將破壞降到最低。
嚴重斷裂的牙齒無法製作邊緣密封良好的牙冠;即使做牙冠也因結構不足支撐長期的咬合力,勉強留下牙齒卻可能讓細菌持續感染,引起齒槽骨嚴重破壞。
有些人認為牙齒拔掉後齒槽骨會持續萎縮,為保留更多骨本、避免骨頭塌陷所以不拔牙。保留健康狀態下的牙齒確實可以減緩齒槽骨的吸收,拔牙後的齒槽骨確實會持續萎縮;尤其是在拔牙後的前半年,萎縮量最明顯。但如果保留斷裂牙齒,細菌感染造成齒槽骨吸收速度,遠大於拔牙後齒槽骨正常的吸收速度。
對於年輕人的治療計畫,以規劃使用較長遠的目標為原則。雖然有的患者會告知因為經濟問題暫時無法做假牙,或因為不想破壞隔壁的齒質而考慮人工植牙的治療計畫;在正常狀況下擬定治療計畫,確實應該整體考量拔牙後的咬合與美觀重建問題。
例如,拔牙後的缺牙空間可能導致鄰牙傾斜或過度萌牙,但根管治療後的牙齒如果先以牙套保護,或許可以降低牙齒斷裂的機會;當牙齒已經斷裂深及牙根處,只能儘早拔除避免以更多的傷害。(本文作者為台南市文心牙醫聯合診所李俊茂醫師)